[上街区]【信用风险提示】薅商家羊毛 谨防反遭割韭菜
来源:信用中国  时间:2020-11-09 09:51

预售、秒杀、满减、现金红包、积分兑金额……临近“双11”,多种优惠不断刺激着“剁手党”的神经。但小心!想薅商家羊毛,却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当成韭菜割了。

  现在,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双11”剁手避“坑”指南。

  货不对板该咋办

  直播带货已成今年“双11”主流玩法之一,但主播直播中演示的商品,买到手却发现不一样,怎么办?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提醒消费者,要提高对商品的判断能力,对于低价、小众的商品应当理性购买;其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有取证维权意识,及时保留网红推荐图片、视频等作为证据;遇到消费维权“瓶颈”时,可以选择向消协等部门投诉,甚至提起法律诉讼。

  刚付定金又后悔

  “冲啊尾款人”在李佳琦的呐喊声中,今年“双11”预售火热开局。预售时,你付了定金后续却反悔,不想要了怎么办?

  勾选了定金协议究竟还能不能退?网络购物中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买卖合同关系,对于买卖合同的条款,双方均有权利进行自由磋商和约定,平台通过让消费者勾选定金协议的方式,获取消费者对该定金协议内关于不支付尾款定金不退还的约定的同意,属于双方对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的表现。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表示,如果消费者在购物时同意卖家定金不退的预售协议,则卖家对定金不予退还是合理的。从法律上讲,这符合平等主体自由进行民事活动的法律规定。

  李旻进一步表示,因为消费者仍然受网络购物七天无理由退款的保护,可以通过收货后再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方式拿回定金及尾款。

  特价限购被砍单

  在以往的电商大促期间,经常出现某些商家推出特价限购、消费返现等活动,但实际上,消费者成功下单后,商家却无法兑现承诺,以已达上限、库存不足等理由砍单。

  消费者如何维权?对此,蒙慧欣认为,商家以特价限购吸引下单,实际可购买数量与宣传不符的,涉嫌虚假宣传。一般而言,商家打出此类标语主要是为了吸引部分消费者下单,从而提高商品订单量,从而出现类似“砍单”行为,对于特价限购数量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消费者应及时向平台方举报,电商平台一经发现此类现象应对涉事商家做出相应惩罚。

  “电商专供”套路深

  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价是实体店的三分之一……品牌商品打上“电商专供”标签,到底能不能买?

  网经社研究表明,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

  蒙慧欣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定金”还是“订金”

  尾款人请注意!预售商品付“订金”还是付“定金”,要分清。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订金原则上可退。

  “定金与订金不同,订金相当于预售款,消费者如果反悔可以主张退还;而定金则具备担保性质,根据《合同法》《担保法》的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高亚平律师分析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