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区教育系统以“一转四抓一促”为抓手,深化改革,务实重做,使上街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转变思想,形成上街教育发展合力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投入3.8亿元,建成北大培文学校新校区、丹江路小学、朱寨幼儿园,加快推进实验高中艺术楼项目;每年增加投入400万元,全面提高中小学生人均经费标准;每年投入300万元设立教育奖励基金,投入120万元设立教师培训基金;引进和公开招聘60名教师,并对新引进的优秀人才提供五年免租金住房、报销探亲车票、发放生活补贴等多项保障。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人的信心,教育系统上下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上街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大势,教体局乘势而上,带领系统上下彻底转变思想,发扬不甘小、不示弱、不低头,敢拼才会赢的亮剑精神,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刮骨疗伤的决心,拉高坐标,大胆改革,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
二、四措并举,激发上街教育发展源动力
(一)抓品牌打造。借助与北京大学、郑州大学、郑州市第106中学分校等合作办学的战略机遇,强力打造上街教育品牌。北大培文学校因材施教、分层管理,多元培养,成立了“985”特训班、元培班、中俄国际班,扩大了学校在全省的影响力,吸引了大批郑州市区、新乡、周口等周边地区学子来我区求学。实验高中联手郑州市第106中学全面实施美术教育,扭转了生源不足的局面,在特色学校发展方面成效凸显,原“985”院校、中央美院每年都榜上有名。
(二)抓特色创新。一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紧跟“互联网+”形势下的教育发展大势,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整合区内网络资源,引进天闻、新东方等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建设“智慧学校”的基础上,投资400多万元在3所中学先行试点,开设“智慧课堂”试点校和试点班,用信息化手段刷新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二是推进教育国际化。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大势,成立中俄国际部,两年来向莫斯科国立大学、列宾美院等世界名校输送151名优秀学生。俄罗斯伊库第36学校、韩国大邱解颜小学、香港真铎学校分别与我区中小学结为姊妹学校,实现了中俄、中韩多次游学互访,为培养在世界上有话语权的人才奠定基础。三是推进教育创新化。各学校把创新教育与创客教育进行了深度融合,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3D打印创新实验室和机器人科技创新实验室挂牌成立,并多次参加相关赛事。新建小学今年在国际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3名学生入围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机器人赛事。
(三)抓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全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系统内绩效考核连续两年位居末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二是相继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等八项制度,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三是实施教师双向选择、全员聘用制。学区之间教师按比例交流,克服职业倦怠,激发队伍活力。四是管理层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今年8月份在教育系统公开选拔40名校级干部和副校级后备干部,切实打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教育干部队伍。五是实行“三维评议”制度。通过公开课、开放日等形式,把学生、家长、社会三个层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抓作风建设。一是在领导班子分包联系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联系点目标考核结果与分包领导年度考核挂钩,督促班子成员定期下沉基层解决难题。二是建立效能督查机制,通过开展不定期明查暗访效能督查活动,对违规违纪人员敢于动真碰硬。
三、促质量提升,提高上街教育的公信力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荣誉。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河南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等,连续七年获得郑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被评为郑州市“督县”优秀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上街区年度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
二是持续提升教学成绩。2016年我区参加高考868人,一本上线86人,比去年增加31人,比前年增加74人;本科上线率80.41%,比去年提高18.3%;13名学生被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原“985”院校录取;26名学生被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原“211”院校录取;74名学生被一本院校录取;2名学生被中央美院录取。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教育。“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战略布局成效显著,书法、美术、航模、足球、机器人等特色教育已经跻身全国走向世界。曙光小学荣获河南省书法实验学校,云英书法实验学校在新建小学成功挂牌;中心路小学多次获得省航模比赛团体冠亚军和单项冠军,并承办了省航模夏令营;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铝城小学成功加入欧亚校园足球促进会,开启了上街校园特色发展走向世界新的里程碑。
四是不断扩大辐射效应。2016年,我区中招录取的500分以上学生全部报到,优秀学生流失率为0,创历年来最低;中俄国际部招生实现连年翻番,由48人到103人,今年预计达到200人。初中招生1428人,比去年增加281人,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人数持平;小学招生1821人,比去年增加229人,外地学生人数超出本地学生200多人,不但上街学生基本留在了区内上学,而且还吸引了很多外地学生前来就读,上街教育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显现。(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