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源头治理,把好市场销售“入口关”。坚持源头整治,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辖区18家电动车自行车商户实施检查验收制度,以“边检查+边销号+边宣传”的方式,对商户销售车辆型号及合格证、仓储管理、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集中整治,督促经营单位规范经营行为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从源头上确保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
二是预防先行,把好停放充电“安全关”。完善小区充电端口配建,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街道、社区“民生实事”,根据小区布局和群众需求,在汝南路52号院等小区新增集中充电桩百余个,解决群众“充电难”问题。同步在集中充电点位增设灭火弹、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督促指导物业公司加强夜间巡防和技防力度,及时处置“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问题,消除潜在风险隐患。
三是多方参与,把好全民参与“责任关”。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组织236名微网格长以集中宣教、敲门入户、张贴海报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消防安全常识。用好居民微信群、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推送转发警示案例20余次覆盖近8000人,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并发动近80名“五老”人员和邻里志愿者担当楼院安全监督员,以“身边人管身边事”的方式,提升宣传引导效果,共劝导“飞线充电”15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