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路四举措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来源:区济办   时间:2022-04-02 10:04:50

针对辖区无主管楼院多、流动人口多、商户门店多等问题,济源路街道坚持防线前移、源头把控,将“被动控”变“主动防”,采用“硬、严、巧、暖”四种办法,以绣花般的精细和韧性,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用“硬办法”做好人员管理

一是网格化挂图作战。将辖区106个小区、3273家门店和企事业单位划分为54个网格,11个“三人小组”带领94个排查分队,以网格为单位对辖区进行地毯式上门入户摸底并建立台账,全面掌握辖区居民底数,形成一张实时更新的“作战图”,做到一图在墙、一网打尽、一目了然,全方位、全覆盖织牢织密防控网。二是信息化动态追踪。依托网格员采集的信息,在每个社区建立居民信息管理数据库,对风险地区关联人员进行实时追踪。3月份以来,疫情形势严峻,社区利用数据库快速追踪到多名风险地区关联人员,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解其返郑意向并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哨卡”前移。三是智能化人员管控。街道变“单一人防”为“人防+技防”相结合,为居家隔离人员全部安装了“智能门禁”,并将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安排防疫管控专人通过手机终端对智能电子门禁的报警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地预防了人工监管的漏洞,实现了24小时无死角监管。

用“严办法”做好空间管理

一是小区卡点严值守。在小区卡点采用“三问三清”工作法,围绕“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排查登记,建立台账,做到身份清、来路清、去向清。二是密闭空间严管控。组建了22支疫情防控指导员队伍,负责网吧、电影院、酒店等密闭空间的专业指导,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签订承诺书,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配合社区防控工作。三是重点场所严督查。坚持巡查不放松、问题“零容忍”、整治不手软,对辖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情况进行检查,对未严格执行防控措施、落实防控主体责任不到位的46家门店责令停业整顿。

用“巧办法”做好群众动员

一是巧建“1+10”党员联户机制。按照“就近便利、双向选择、方便服务”的原则,每名党员分包10户家庭,引导联户党员当好“疫”线守门员、宣传员、服务员、排查员、监管员的同时,广泛动员、组织、凝聚群众,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二是巧创第一书记责任制。通过择优筛选、精心匹配,为疫情防控压力大的社区配备了第一书记,作为社区书记的帮手和递补,在社区书记不在岗时,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三是巧用多种载体宣传。组建信息宣传专班,拍摄制作各类疫情宣传视频42条;通过微信公众号源源在上街、三级微信群等新媒体,同时在线下利用公告栏、电子屏、小喇叭等方式,双管齐下全面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居民做好自身防护,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截至目前,在辖区106个楼院共设置了220个小喇叭,张贴宣传海报、郑州市通告10000余份。

用“暖办法”做好服务保障

一是管控细节有温度。街道针对辖区的孕产妇、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建立服务台账并开设绿色通道,开通了24小时群众救助热线电话,定制了党员联户“暖心小卡片”,主动“敲门”问百姓需求、解百姓之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二是服务群众有温情。组建了“五包一”服务专班,安排专人每天早晚对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为隔离人员送去口罩、消毒酒精等“六个一”爱心包,及时了解其基本需求,热心为其采购粮油蔬菜等生活物资。三是心理咨询有温暖。街道组建了一支疫情防控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通过电话、微信等为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强化风险意识、筑牢底线思维,围绕“外防输入”,推进关口前移,提高主动防的能力,管住管好重点部位,对入郑返郑人员既严管严防、又周到服务,构筑同心同德、群防群控的统一战线,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济办力量、济办担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