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快报第33期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0-05-20 17:19:09

上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20日

 

加强水环境监测 精准聚焦水污染防治 市生态环境局上街分局在做好辖区枯河、汜水河排污口调查、登记造册的同时,定期做好排污口“回头看”工作,动态掌握排污口及河流湖泊断面水质情况。以监测数据的高效流转,精准打击违法行为。从2017年8月至今,上街分局已累计对辖区枯河、汜水河断面及东虢湖、太溪湖等6湖进行监测,监测点位19个,监测频次243次,取得监测数据23085个,制作水环境监测周报、月报57期(2019年12月起在月报基础上增加周报),主动向河长办、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定向推送监测数据,充分发挥监测数据对水环境污染治理方向的引领作用。(市生态环境局上街分局)

区城管局精密部署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全面加强道路扬尘污染防治。优化道路清扫时间,减少不利气象条件下的起尘量,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洒水降尘,实行24小时洒水、喷雾作业。二是全面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加强土石方作业台帐管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地监管,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工地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工地“八个百分之百”标准,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切实做到不达标的不开工、整改不到位的不复工。严格落实扬尘污染治理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施工单位主体责任。三是全面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实行渣土运输联合审批制度。按照定工地、定时间、定路线、定车辆、定消纳场地等标准,对渣土运输进行联合审批。全面推行违规使用黑渣土车责任倒查办法。对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及渣土车,实行查处一批、约谈一批、清退一批,净化全区渣土清运市场。四是全面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加强日常监管与巡查,完善动态管理数据库,完善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监管工作机制。(区城管局)

峡窝镇“奖励+督导”推进辖区垃圾分类 峡窝镇以集积分换礼品和“先蜂蜂箱”回收站两种奖励方式逐渐培养辖区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针对可回收物,峡窝镇首批设立了8个垃圾分类试点村(社区),分别建立垃圾分类“先蜂蜂箱”回收站,内置环保回收袋,可回收物品分类装袋后即可进行投递,根据投递的不同物品进行金额置换,环保金将通过微信钱包的形式到账。对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能够按要求分类投放的群众可以获得积分,集积分兑换礼品。在完善奖励机制,推动垃圾分类深入社区、家庭的同时,镇办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巡查力度,建立督查台账以及通报机制。巡查人员针对现场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垃圾桶密闭情况、垃圾清运周期、督导人员配备、督导员面对五花八门的垃圾进行分类知识的储备量等一系列问题同现场督导员进行探讨、解决,有针对性的进行“补齐短板”。(峡窝镇)

中心路街道:刷“颜值”提“气质”打造“样板路”中心路街道以淮阳路为示范引领,对辖区主要道路进行分批改造升级,打造建设一批精品示范道路。以有序为基础,统管理。针对“乱停车”、“停车难”等问题,发放“两个通告”、“一封信”及张贴规范车辆停放的“温馨提示卡”,提醒大家规范停车;在淮阳路与中心路交叉口建设公共停车场项目,停车泊位50余个,努力破解辖区停车难、交通堵的问题。以靓化为手段,塑景观。按照一路一街景、一路一特色的标准,对淮阳路两侧通讯箱、变电箱箱体实施美化工作,曾经在街头略显呆板的电箱,如今通过彩绘改造,成功“转型”成为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既扮靓了城市颜值,又增添了人文色彩。以规范为目标,亮风貌。结合路段街道风貌,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拆除、统一设置的方式,对辖区许昌路以南丹江路以北淮阳路段建筑风格不协调、店招凌乱、建筑附属设施杂乱等问题进行整体提升改造。拆除不协调门头牌匾、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及立面,全面提升门头牌匾的设置档次,提升城市品质,力争打造出一条整洁靓丽城市风景线。淮阳路共有门店90家,截止目前,第一阶段门头已全部拆除,共拆除门头73家。(区中心办)

上街区加快郑州陆港第二节点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上街区全力推动国际陆港第二节点项目顶层设计和规划融合,扎实推进散装物流区场站建设项目、有色金属交易区及铁路线路建设项目等7个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推进中铝老工业基地转型,夯实郑州西部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功能定位。截至目前,普洛斯上街物流园项目一期总体完成85%,计划6月底建成投用,二期总体完成45%,计划10月底建成投用,其他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当中,年内将陆续开工。(区新安办)

 

 

本期送:区县处级领导

发:峡窝镇、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责任编校:政府办信息科                        (共印50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