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 监测避让 群测群防 上街区全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来源:上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16-05-23 10:44:00

       近年来,上街区本着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理念,在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有效提升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近日,该区荣获2015年度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称号,也是继2011年该区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后,再获此殊荣。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以主管区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与镇办及各责任单位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到人。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做到装备齐全、信息畅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排查制度、巡查制度、应急值守制度、信息报告和预警预报制度、项目和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等制度,并根据灾情变化和人员调整情况编制印发《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灾前应急准备、临时应急防范和灾后应急救援等职责职能,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等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确保灾害发生后有人报、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办。
  二、防治手段多样化,培训宣传经常化
  一是建立监测体系。经过排查确定了隐患危险区、隐患点,并全部落实镇办、村行政负责人和监测员,对危险房屋裂缝设置简易监测标志,对山体裂缝处设置木桩监测,并落实行政责任人和监测员,及时做好监测记录,形成了群测群防与重点监测相结合的监测体系。二是完善预警机制。与气象部门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形成本地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形式,将信息发送给群测群防网络中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为防范地质灾害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撑。三是做好评估。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工程、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新社区、新农村建设场地选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四是制定安全避让方案。对威胁人员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拟定应急避灾场所,制定合理的避让方案,地质灾害成功避让率达100%,做到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灾险情处置及时有效。五是组织应急演练。在每年汛期到来之际,组织相关单位举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大力提升群众的应灾避灾能力。六是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利用每年“土地日”、“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有力时机对全区群众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大力普及防灾知识,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同时,每年地质灾害排查后更换搬迁避让路线示意图,公示联系方式,以便群众在遇到突发灾害时能做到及时避让,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三、规划先行,保障经费,重点根治
  一是合理规划。对全区所有行政村、居委会的地质构造发育、灾害分布、隐患规模、威胁对象等进行调查评价,编制了《上街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保证经费。自2006年以来,上街区财政每年都要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调查、防治、规划编制和监测等工作,并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配备了防治器具等。截止目前,全区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0839万元。三是突出重点。按照“政府谋划引导、村民民主决策、市场机制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群众利益至上”的整体搬迁理念,上街区先后投入近4.6亿元,在主城区规划建设了搬迁安置小区,让南部山区五个村、峡窝镇沙固村两个重点防治区域群众全部搬离原居住点,有效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地质灾害问题。四是成效显著。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上街区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已全部搬离原居住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原先的27处减少至4处,极大程度的避免了因地质灾害引发的伤亡事件及财产损失,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本期送:区县处级领导
发:峡窝镇、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责任编校:政府办信息科 (共印55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